11月8日,刘晓明大使应邀出席大英博物馆“中国和南亚馆”重新开馆仪式。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为该馆重新对外开放揭幕,并观看了馆藏的中国丝绸之路文物、玉器、瓷器和绘画等重点展品。英外交部经济和全球事务总司长布朗纳特、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兰伯特、馆长费希尔、英中贸协主席沙逊勋爵、前首相外事顾问鲍威尔勋爵等各界名流以及部分亚洲国家驻英使节等200余名嘉宾出席。
开馆仪式上,刘晓明大使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亲切交谈。刘大使表示,25年前,女王陛下亲自为大英博物馆亚洲馆落成揭幕,时隔25年再次为该馆修缮后重新开馆揭幕,充分显示出女王陛下对英国同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视。相信该馆将为促进中西方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对此表示赞同。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2.3万件,是海外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1992年,在香港实业家、收藏家何鸿卿爵士资助下,该馆设立“何鸿卿爵士东方文物馆”(Sir Joseph Hotung Gallery of Oriental Antiquities),当年11月9日由女王揭幕。该馆为大英博物馆10个专业部门之一,收藏、保护、修复、研究、展陈来自亚洲等国的文物。该馆目前对外展出亚洲文物2000余件,其中半数为中国文物,年代跨度为公元前5000年至近代,展品包括石器、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壁画、雕像等。2016年6月,该馆闭馆进行内部修缮并调整格局。2017年11月8日,该馆重新开馆,更名为“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馆”(Sir Joseph Hotung Gallery of China & South Asia),在原有展陈基础上增加了书法、绘画及丝绸等文物陈列,并展出了该馆新近收藏的中国当代玉器、漆器和瓷器艺术品。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身着紫玉兰色套装,看起来神采奕奕。
女王对中国展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对用马匹展示的丝绸之路的主题十分喜爱,对明朝展览驻足良久,已然完全沉浸在这些艺术品里了。
王室发言人如是说
“She loved the Silk Road display with the horse, and she spent a lot of time in the Ming display. What was thrilling was, she was really engaged and interested in the objects.”
众所周知女王爱马,她收藏马匹也善于骑马,女王对唐朝的几尊唐三彩马匹雕像驻足良久,惊叹有余。
女王在1992年就出席过这个中国展馆的开幕礼,让人不得不感叹25年一晃即逝。光阴荏苒,流传下来的文物和艺术却是永恒的。
何鸿卿爵士中国与南亚展馆(Sir Joseph Hotung Gallery of China and South Asia)主要展示公元前5000年至现在的中国和南亚地区的文物展品。中国展厅(33号展厅)的规模,归功于1992年,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改造扩建而成,33号展厅为其冠名。
何鸿卿爵士1931年出生在上海,在英美接受了高等教育。暇时好收藏古玩,其古玉、青铜器、瓷器及明清家具之藏品尤为著称。何鸿卿爵士曾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也曾是大英博物馆的理事。他相信教育的力量,也相信艺术是国际的。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多件,囊括了中国艺术的全部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现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中国文物的展厅主要有三处,大家去大英博物馆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处是33号展厅,何鸿卿爵士中国与南亚展馆(Sir Joseph Hotung Gallery of China and South Asia)
33号展厅所展出的中国文物最为丰富:从远古时期的石器,到65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以及受西洋风影响的中国瓷器、工艺品等。
第二处是比邻33号展厅的33b中国玉器(Chinese Jade)展厅,与33号展厅按历史朝代顺序全面中国各种文物不同,该展厅集中展示何鸿卿家族收藏的中国玉器。
第三处是95号中国瓷器(Chinese Ceramics)展厅,主要展出的是商人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基金会收藏的中国各大名窑不同历史时期的瓷器精品。
大维德的中国瓷器收藏将近1700件,时代自晋至清,被誉为是除北京和台北两座故宫博物院以外最丰富的收藏。作为一般有钱的外国人,要搜奇猎艳地收集东方古董并不难,难得的是大维德与众不同。他的收藏眼光最接近中国皇家品味,也就接近于当今国内收藏界行家的精品标准。
他懂得北宋汝窑的珍稀,他识得乾隆题诗的含义,他专喜收藏有铭文纪年的文物,他还曾把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全部翻译成英文。1927年,大维德收藏到了后来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那个瓷瓶,后来被海外收藏界称为“大维德花瓶”(David Vales)。当时他只收了一只,8年后才买到了另一只,使之复合成双。
除了这三处展馆,在1号Enlightenment展厅的Religion and Ritual与Trade and Discovery专题展中,也有中国民间宗教神像、佛像,十八世纪欧洲风格的中国瓷器、中国印章、笔筒、砚台等零星的中国文物展出。
艺术无国界。